異軍突起的建築新銳——記湖北恒正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勝成
近年來,十堰建築市場內外交困,形勢不斷趨緊,本土建築企業倍感壓力,而作為一家成立僅8年的企業——湖北恒正建設有限公司卻逆勢上揚,一路高歌猛進。秘訣何在?“對企業來說,誠信永遠比利潤重要;我一個人富了不算富,隻有大家富了才算富。”麵對記者采訪,胡勝成平靜地說。
白手起家 華麗嬗變
胡勝成,1976年出生於鄖西縣河夾鎮一戶農民家庭,他既是一名企業家,還是一名熱心公益的大善人。在河夾鎮隻要提起胡勝成,無不交口稱讚。
時間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,雖然家庭貧困,父母身體也不好,但在老師、親友的幫助下,胡勝成順利讀完小學。可初二那年,父母意外離世,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天年不測,尚沒成年的胡勝成頓時感到天旋地轉,撕心裂肺、痛徹骨髓,孤獨、無奈、茫然……為了挑起家庭重擔,品學兼優的他隻好輟學打工。1996年,20歲的胡勝成背著被褥,跟隨老鄉來到十堰城區,做了一名泥瓦小工。
搬磚、拌水泥、提灰桶,初到工地的他因為沒有技術,一天要幹12個小時的活。後來,胡勝成漸漸發現,工地上大工(技術工人)工資不僅是他的三倍,而且輕鬆很多。他決定,一定要努力學技術當大工。
俗話說:“教會徒弟,餓死師傅。”起初一些大工不願意向他傳授技術。為了學習砌磚技術,胡勝成不僅積極協助大工幹活,而且還利用別人打牌、睡覺的時間,給師傅洗衣服、做飯,以真誠感動師傅。最終,勤奮好學的他很快掌握了技術,如願成為大工。
此後,對於工程隊安排的活兒,不論遇到何種困難,踏實、聰明的胡勝成總能保證質量並按時完成。負責人看他進步很快,便任命他為工程隊隊長,負責項目管理。
進為管理層的胡勝成並沒有驕傲,依舊為人謙和,工友們都尊敬他,也願意跟著他幹。就這樣,胡勝成一步步從泥瓦小工、工程隊長,做到項目經理。再後來,熟悉業務的他開始單獨承包工程,隊伍也從十幾人發展到上百人。
2010年,已經掘取第一桶金的胡勝成,成立了湖北恒正建設工程有限公司,由此也迎來事業發展的春天。
經營有方 逆勢上揚
富而思源,富而思進。事業有成後的胡勝成,不僅毫不掩飾自己的農民身份,而且始終善待手下的農民工兄弟。早在創業之初,每逢傳統節日,胡勝成都會讓農民工帶薪休假,並給大家發放節日禮品。這讓漂泊在外、按天取酬的農民工們十分感動。
建築企業最容易出現拖欠農民工工資、合同違約等問題。這些年來,胡勝成的公司承接了包括北京路中學等各類工程近百個,從未發生欠薪、合同違約問題。
“我知道農民工掙錢不易。有幾次公司資金跟不上,我寧願支付上百萬元的貸款利息,也會準時給工人發工資。”胡勝成認為,不給政府和社會添亂、足額繳稅,是一個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。公司之所以取名“恒正”,也有始終堅持傳遞社會正能量的涵義。
企業良好的社會信譽受到上級肯定。兩年前,市住建委評定建築企業信用等級時,恒正公司獲得了較高信用等級。
培訓和安全教育是恒正公司一以貫之的“鐵律”,八年如一日。在每處工地現場,都有一塊醒目的警示牌,上書:“事故就是‘兩改一歸’,老婆改嫁、孩子改姓,財產歸別人”,“一個女人不注意安全,就給另一個女人騰地方;一個男人不注意安全,就給另一個男人打工”,每天班前集體誦讀,時時警醒。讓員工心中時時緊繃安全弦,公司自成立以來,沒發生一起安全事故。
每周五,胡勝成帶領高管層對各項目工地技術指標、安全防護、工程進度進行進行逐一巡查,發現問題及時整改,將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,實現風險最小化,利潤最大化。周六,公司總部和各項目部通過視頻同步培訓——《做中國最優秀的員工》,用催人淚下的音樂和語言的力量淨化心靈,學會做事,學會做人,懂得感恩,交流學習心得,安排下周工作。通過持續不斷地學習,全員的團隊意識、敬業精神不斷增強,形成了一支“召之即來、來之能戰、戰之必勝”的“鐵軍”。公司不斷改善員工的福利待遇,員工食堂提供免費午餐、生日晚宴,音樂室、健身房讓大家在緊張的工作之餘愉悅身心;安排入職三年以上的員工赴國外旅遊,開闊視野。
對於當今經濟下行,行業形勢趨緊的嚴峻局麵,胡勝成非常信奉張瑞敏的名言:“事在人為”。他認為,廣交朋友,朋友多了路好走,在行業內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人脈就是錢脈,有了良好的人脈,不愁企業發展。事實上,恒正公司近年來業績持續上升,隨著兩大商品房工程陸續開工,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
胡勝成堅守建築主業的同時,又成立了湖北林勝工貿有限公司,代理江口醇酒品。此外還投資醫藥商場,讓貿易與建築有機融合,形成互補,相得益彰。
心係桑梓 古道熱腸
在努力發展企業的同時,胡勝成始終沒有忘記幫助過他的鄉親們。如今,胡勝成的公司員工已達500人,其中90%以上都是鄖西老鄉,這些老鄉在他的帶領下實現穩定就業。
兩年前,鄖西縣河夾鎮男子朱某被查出患有肝癌,家庭貧困的他一籌莫展。身為同鄉的胡勝成得知情況後,立即為朱送去5000元,並發動其他老鄉為其捐款3萬多元。
2017年5月,兩歲女童餘嬌誤把燒堿當成白糖吞下,食道被燒壞。了解到餘嬌一家的貧困狀況後,胡勝成拿出數千元現金前往醫院看望,並幫助餘嬌募集善款,同時解決了其父親的就業問題。
雖然已經離開校園多年,但胡勝成始終對學校飽含深情。2011年,回鄉祭祖的胡勝成看到母校童袁小學的老師依然趴在30年前的破舊辦公桌上辦公,許多學生衣著破舊時,胡勝成想到了自己的童年,不禁潸然淚下。他當即決定長期幫扶該校師生。當年6月1日,胡勝成約上另外12名校友,長途跋涉3個小時,輾轉來到母校,為199名學生過兒童節。
“雖然我事業剛起步,但我一定會常回來看看,盡最大努力幫助母校。”胡勝成說出的心裏話,得到大家的一致響應。當天,胡勝成等愛心人士共向貧困學生捐款13.6萬元。
今年1月18日,胡勝成冒著嚴寒,帶了一車文體設備和部分現金,再次回到母校。這是他繼2017年向母校捐贈20套辦公桌椅之後,第二次捐助。
“幫人如幫己,做好事要言出必行。”胡勝成常說。創業期間,除了回報家鄉,周邊縣市有需要幫助的,胡勝成也會慷慨解囊。近幾年,胡勝成還先後到鄖陽區柳陂鎮馬蹄溝教學點、南化塘鎮中心小學開展扶貧助學。
捐資家鄉修路架橋,資助貧困學生、貧困家庭、偏遠學校……記者了解到,胡勝成近年來做慈善已經花費近百萬元。一些人開始對此並不理解。一向為人低調的他坦然地說:“我從小像孤兒一樣,正是有恩人相助,我才走到今天。現在我盡己所能多做好事奉獻社會是應該的。”
“做企業誠信經營,做慈善不圖名利。”胡勝成說,自己不想做新聞人物,能默默地做些對社會、對家鄉有益的事便很幸福、很知足了。他表示,今後會繼續保持農民工工資 “零拖欠”的紀錄,繼續投資家鄉、回報桑梓,帶動更多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(供稿人 吳文瑜)
白手起家 華麗嬗變
胡勝成,1976年出生於鄖西縣河夾鎮一戶農民家庭,他既是一名企業家,還是一名熱心公益的大善人。在河夾鎮隻要提起胡勝成,無不交口稱讚。
時間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,雖然家庭貧困,父母身體也不好,但在老師、親友的幫助下,胡勝成順利讀完小學。可初二那年,父母意外離世,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天年不測,尚沒成年的胡勝成頓時感到天旋地轉,撕心裂肺、痛徹骨髓,孤獨、無奈、茫然……為了挑起家庭重擔,品學兼優的他隻好輟學打工。1996年,20歲的胡勝成背著被褥,跟隨老鄉來到十堰城區,做了一名泥瓦小工。
搬磚、拌水泥、提灰桶,初到工地的他因為沒有技術,一天要幹12個小時的活。後來,胡勝成漸漸發現,工地上大工(技術工人)工資不僅是他的三倍,而且輕鬆很多。他決定,一定要努力學技術當大工。
俗話說:“教會徒弟,餓死師傅。”起初一些大工不願意向他傳授技術。為了學習砌磚技術,胡勝成不僅積極協助大工幹活,而且還利用別人打牌、睡覺的時間,給師傅洗衣服、做飯,以真誠感動師傅。最終,勤奮好學的他很快掌握了技術,如願成為大工。
此後,對於工程隊安排的活兒,不論遇到何種困難,踏實、聰明的胡勝成總能保證質量並按時完成。負責人看他進步很快,便任命他為工程隊隊長,負責項目管理。
進為管理層的胡勝成並沒有驕傲,依舊為人謙和,工友們都尊敬他,也願意跟著他幹。就這樣,胡勝成一步步從泥瓦小工、工程隊長,做到項目經理。再後來,熟悉業務的他開始單獨承包工程,隊伍也從十幾人發展到上百人。
2010年,已經掘取第一桶金的胡勝成,成立了湖北恒正建設工程有限公司,由此也迎來事業發展的春天。
經營有方 逆勢上揚
富而思源,富而思進。事業有成後的胡勝成,不僅毫不掩飾自己的農民身份,而且始終善待手下的農民工兄弟。早在創業之初,每逢傳統節日,胡勝成都會讓農民工帶薪休假,並給大家發放節日禮品。這讓漂泊在外、按天取酬的農民工們十分感動。
建築企業最容易出現拖欠農民工工資、合同違約等問題。這些年來,胡勝成的公司承接了包括北京路中學等各類工程近百個,從未發生欠薪、合同違約問題。
“我知道農民工掙錢不易。有幾次公司資金跟不上,我寧願支付上百萬元的貸款利息,也會準時給工人發工資。”胡勝成認為,不給政府和社會添亂、足額繳稅,是一個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。公司之所以取名“恒正”,也有始終堅持傳遞社會正能量的涵義。
企業良好的社會信譽受到上級肯定。兩年前,市住建委評定建築企業信用等級時,恒正公司獲得了較高信用等級。
培訓和安全教育是恒正公司一以貫之的“鐵律”,八年如一日。在每處工地現場,都有一塊醒目的警示牌,上書:“事故就是‘兩改一歸’,老婆改嫁、孩子改姓,財產歸別人”,“一個女人不注意安全,就給另一個女人騰地方;一個男人不注意安全,就給另一個男人打工”,每天班前集體誦讀,時時警醒。讓員工心中時時緊繃安全弦,公司自成立以來,沒發生一起安全事故。
每周五,胡勝成帶領高管層對各項目工地技術指標、安全防護、工程進度進行進行逐一巡查,發現問題及時整改,將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,實現風險最小化,利潤最大化。周六,公司總部和各項目部通過視頻同步培訓——《做中國最優秀的員工》,用催人淚下的音樂和語言的力量淨化心靈,學會做事,學會做人,懂得感恩,交流學習心得,安排下周工作。通過持續不斷地學習,全員的團隊意識、敬業精神不斷增強,形成了一支“召之即來、來之能戰、戰之必勝”的“鐵軍”。公司不斷改善員工的福利待遇,員工食堂提供免費午餐、生日晚宴,音樂室、健身房讓大家在緊張的工作之餘愉悅身心;安排入職三年以上的員工赴國外旅遊,開闊視野。
對於當今經濟下行,行業形勢趨緊的嚴峻局麵,胡勝成非常信奉張瑞敏的名言:“事在人為”。他認為,廣交朋友,朋友多了路好走,在行業內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人脈就是錢脈,有了良好的人脈,不愁企業發展。事實上,恒正公司近年來業績持續上升,隨著兩大商品房工程陸續開工,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
胡勝成堅守建築主業的同時,又成立了湖北林勝工貿有限公司,代理江口醇酒品。此外還投資醫藥商場,讓貿易與建築有機融合,形成互補,相得益彰。
心係桑梓 古道熱腸
在努力發展企業的同時,胡勝成始終沒有忘記幫助過他的鄉親們。如今,胡勝成的公司員工已達500人,其中90%以上都是鄖西老鄉,這些老鄉在他的帶領下實現穩定就業。
兩年前,鄖西縣河夾鎮男子朱某被查出患有肝癌,家庭貧困的他一籌莫展。身為同鄉的胡勝成得知情況後,立即為朱送去5000元,並發動其他老鄉為其捐款3萬多元。
2017年5月,兩歲女童餘嬌誤把燒堿當成白糖吞下,食道被燒壞。了解到餘嬌一家的貧困狀況後,胡勝成拿出數千元現金前往醫院看望,並幫助餘嬌募集善款,同時解決了其父親的就業問題。
雖然已經離開校園多年,但胡勝成始終對學校飽含深情。2011年,回鄉祭祖的胡勝成看到母校童袁小學的老師依然趴在30年前的破舊辦公桌上辦公,許多學生衣著破舊時,胡勝成想到了自己的童年,不禁潸然淚下。他當即決定長期幫扶該校師生。當年6月1日,胡勝成約上另外12名校友,長途跋涉3個小時,輾轉來到母校,為199名學生過兒童節。
“雖然我事業剛起步,但我一定會常回來看看,盡最大努力幫助母校。”胡勝成說出的心裏話,得到大家的一致響應。當天,胡勝成等愛心人士共向貧困學生捐款13.6萬元。
今年1月18日,胡勝成冒著嚴寒,帶了一車文體設備和部分現金,再次回到母校。這是他繼2017年向母校捐贈20套辦公桌椅之後,第二次捐助。
“幫人如幫己,做好事要言出必行。”胡勝成常說。創業期間,除了回報家鄉,周邊縣市有需要幫助的,胡勝成也會慷慨解囊。近幾年,胡勝成還先後到鄖陽區柳陂鎮馬蹄溝教學點、南化塘鎮中心小學開展扶貧助學。
捐資家鄉修路架橋,資助貧困學生、貧困家庭、偏遠學校……記者了解到,胡勝成近年來做慈善已經花費近百萬元。一些人開始對此並不理解。一向為人低調的他坦然地說:“我從小像孤兒一樣,正是有恩人相助,我才走到今天。現在我盡己所能多做好事奉獻社會是應該的。”
“做企業誠信經營,做慈善不圖名利。”胡勝成說,自己不想做新聞人物,能默默地做些對社會、對家鄉有益的事便很幸福、很知足了。他表示,今後會繼續保持農民工工資 “零拖欠”的紀錄,繼續投資家鄉、回報桑梓,帶動更多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(供稿人 吳文瑜)